优化服务供给 营造有利于创业创新发展的新环境

发布者:陆奇巍发布时间:2016-08-23浏览次数:102

近年来,上海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决策部署,加强制度安排,连续实施三轮“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区县全面开展“创业型城区”的创建,取得了显著成效,初步形成了有利于创业创新的制度安排,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扶持体系。在多年的实践中,上海日益感到,作为一个人才、技术、资金等各类要素资源高度集聚的城市,创业工作的优势在于服务,关键也在于服务。创业服务是否高效、主体是否健全、渠道是否畅通,是助力劳动者实施创业创新活动的重要因素,更是关系到政策措施落实和整体创业氛围营造的关键环节。


扩大服务主体,打造三位一体公共服务新格局
近几年,在产业转型升级、制度日益完善、文化环境改善等多重利好的驱动下,上海逐渐掀起了一股创业创新的浪潮,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各种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爆发式增长。相应地,创业服务需求也表现出多样性、多元化、多层次的特点,不仅需要政府部门解决好共性的、与公共政策相关的基础性问题,也需要各类主体广泛参与,提供更多个性化、专业化的针对性服务。因此,政府、市场和社会的作用必须兼顾并举,在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框架体系内,形成分工合作、优势互补的良性机制。

夯实政府基本服务。经过多年探索,在服务内容上,上海以服务均等化、解决共性问题为目标,逐步构建起了面向各类创业群体,提供政策咨询、政策受理、信息服务、创业咨询、 跟踪调查等服务的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在组织架构上,依托市、区县、 街镇600余人的专业服务队伍,搭建起了“三级机构、四级网络”(“三级机构”由市级和 16个区县的创业公共服务部门、200多个街镇服务窗构成,“四级网络”则是在三级机构的基 础上,将创业服务进一步延伸至居村委)的基本公共服务架构体系。同时,以开放性、集成化为方向,以创业能力实训、产品实验试制、创业孵化等 公共服务为手段,大力推进以中国(上海)创业者公共实训基地为代表的创业服务平台建设。目前,政府基本公共创业服务已成为上海助力居民创业创新的重要渠道,全市每年通过市、区县、街镇、居村委渠道获得服务的创业者超过20万人次。
培育市场专业服务。近年来,上 海政府部门努力对接广大创业者的实际需求,通过购买服务、政策引导等手段,不断加强与各类创投、孵化、培训、咨询等专业机构的合作,大力支持各类创业服务组织发展。市场化 运作的创业服务组织机制灵活、专业 性强,与市场需求密切接轨的特点, 使之成为了沪上创业服务领域的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上海以市场化方式提供创业服务的专业机构高速增长,目前已超过2万家,为服务创业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发展社会公益服务。在政府和市场之外,早在2000年,上海就开始探索利用社会专家的智力、经验和资源优势,以组建志愿者组织的形式为创业者提供专业化、社会化的服务。上海市创业指导专家志愿团由企业家、职业经理人、专业技术人才等600多位专家组成。十多年来,这个团队以覆盖全程的陪伴式服务,累计提供咨询指导40余万人次,为成千上万个创业者的创业之路保驾护航。同时,还重点聚焦各类创业者协会、大学生创业社团等社群组织,鼓励引导其开展 社群内部、社群组织之间的交流、互动与合作,以自律管理、自我服务的方式,促进创业者分享信息、共享经验、共同发展。


完善服务链条 力争覆盖企业成长全周期


创业服务是否高效、主体是否健全、渠道是否畅通,是助力劳动者实施创业创新活动的重要因素,更是关系到政策措施落实和整体创业氛围营造的关键环节。
创业,是一个从萌发想法开始,组织从无到有、规模由小及大、目标从谋生存到求发展的过程。按照企业 生命周期理论,可将创业过程划分为创业启蒙、企业初创、企业发展三个阶段。处于不同阶段的服务对象,具有不同的生命特征和服务诉求。创业服务工作,就是要围绕不同时期创业者的具体需求,不断丰富服务手段, 不断拓展服务内涵,整合、打造好贯 穿企业成长全周期的“服务链”。

聚焦创业启蒙阶段。这一阶段的服务重点是帮助意向创业者在心理上树立预期、确定努力方向,在能力上 予以评估和提升,在行动上给予鼓舞 和支持。对于这一阶段的服务对象, 上海一是探索打造了“能力测评 + 创业培训 + 创业见习”相结合的“能力提升服务链”,通过能力诊断、知识培训、模拟实训、实践体验等服务,使 意向创业者的创业思维得以启发,创业能力得以增强。目前,上海每年创业能力测评约2万人、创业培训约2 万人。二是将创业担保贷款拓展到创业前,使启动资金不再成为创业者的“拦路虎”。三是大力培育社会创业创新文化,通过举办“上海创业计划大赛”“上海创业新秀评选”等活动,树立创业标杆,使典型事例、典型人物的引领作用不断深入人心。
重点支持初创阶段。3年以内的初创阶段是创业风险的高发期,企业往往面临经营成本高、资金短缺、项目转化成功率低等瓶颈障碍。通过降低成本、贷款融资、项目孵化等措施, 帮助初创企业度过生存的“阵痛期”, 是这一阶段支持创业的主攻方向。近年来,上海在原有政策的基础上加大创新力度,形成了面向初创企业的创 业贷款担保和贴息、社会保险费补贴、创业场地房租补贴等“政策扶持服务链”,为步履蹒跚的初创企业提供了坚     强的依靠。2015年,共为1600多位 创业者提供了创业担保贷款,贷款贴息和创业场地房租补贴覆盖3.8万余 人次。
服务企业发展阶段。处于发展阶段的创业企业,经营管理相对成熟,现金流比较稳定,针对企业扩张发展的需求,上海推出了“助力发展服务 链”:针对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依托小微企业创业投融资平台,帮助企业对接风险资本投资。针对扩大市场需求,通过创业成果展示等活动,大力促进市场供需对接。针对人才需求,在借助公共就业服务渠道的优势推荐合适人才的同时,每年还通过举办创业CEO种子校园行等活动,使有共同理想信念的“小伙伴们”想到一起, 走到一起。
强化服务载体 构建三区联动服务新布局
创业服务如何便捷、高效地传递给需要的创业者,是提升服务效率和成果的关键。长期以来,上海一直高度重视创业服务的载体建设,聚焦校区、园区、社区等创业思想最为活跃、创业人群最为集中的区域,在构建三区联动、服务对接的有效机制上不断 进行探索。

辐射校区。高校是创业创新思想萌发的摇篮,大学生是最具激情和创造性的群体。为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观 念,上海除了在高校普及创业教育, 将创业培训、创业见习向在校学生开     放以外,还与高校共同探索建设高校创业指导站,将其作为资源整合的载体、政策落地的窗口、指导创业的平台和创业活动的空间,努力为大学生提供一站式的就地就近服务。2016 年,首批12家高校创业指导站在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试点建成,近期还将逐步扩大近30所本科及高职高专院校,最终力争实现高校全覆盖。
聚焦园区。园区蕴含着大量的创业创新型企业和服务需求,从2004年起,上海各级人社部门充分挖掘闲置房产,先后开发建设了适合小微企业的60多个开业园区,建筑面积13万多平方米。为了切实发挥园区在创业服务中的积极作用,2013年以来,上海以建设市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为抓     手,引导和鼓励各类园区(基地)在为创业者提供低成本的场地支持外, 大力提升和规范服务功能,秉承“产业聚集、政策聚焦、服务集合”的理念,做细做实园区内初创企业的产业信息、政策受理、注册代办、融资对接、法律咨询等综合性服务,将政府的公共政策、服务资源和社会资源在园区予以整合,使之成为创业者获取服务的“便利店”。
夯实社区。以居民服务、社会服务、互联网时代的O2O家庭服务等为代表的新业态广泛分布在各个社区。为进一步夯实社区在创业服务中的基础性 作用,提升社区创业服务功能,上海一直坚持将社区作为创业服务的“最前沿阵地”,鼓励街镇结合区域特点, 通过创建创业型社区,以街镇层面统筹政策服务资源,形成合力,为社区创业者提供更加便捷、更为及时的支持帮助。目前,创业型社区建设已经成为上海新一轮创业型城区创建工作中的突出亮点。

提升服务水平  探索服务新模式
多年的实践表明,创业服务需要主动顺应服务环境和需求的新变化,只有不断创新模式,不断提升水平,创业服务才有生命力。为了及时掌握创业形势的动态变化,上海参照国际研究经验,十多年来坚持每年开展居民创业状况调查,对上海的创业形势全面跟踪分析,在此基础上,逐步探索建立了精细化、信息化和品牌化的服务模式。




推进创业服务的精细化。为了使创业服务满足不同群体、不同阶段创业者的实际需求。2011年以来,上海 在推行精细化创业服务模式上进行了不断探索和实践,制定了从发现服务     需求、制定个性化服务方案,到提供全程跟踪服务的一整套流程制度,以 “一人一档”的形式为青年大学生等重 点创业群体建档立卷,每年精细化服务的对象超过万人。同时,在实践中以提升服务水平为导向,不断优化创业担保贷款、创业见习等政策操作流 程,不断简化受理审批过程,力求从 精中求效率,从细中提质量。
推进服务方式的信息化。目前, 上海人社系统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已经覆盖所有的创业服务业务,各项业务操作的全市联网、实时操作、动态查询,已成为业务经办部门为创业者提供高效服务的强大支持。就业、培训、 社保等业务数据与创业需求数据的联动分析,则为科学确定创业服务方向奠定了坚实的数据基础。依托微信、 微博等新媒体渠道,加强政策服务信息的发布和交互,正成为移动网络时代拓展宣传受益面的有效手段。实践证明,只有不断推进服务方式信息化, 向信息技术要资源,在信息化中挖潜力,面对当前创业者日益增多、日渐复杂的服务需求压力,才可以从容应对。
推进人社服务的品牌化。创业服务品牌化建设是凝聚资源、扩大服务影响、提升社会公众形象的重要途径。 2015年以来,上海着力打造“海纳百创”服务品牌,将市级及各区县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各类服务项目、服务活动,全部统一冠名“海纳百创”主题, 并设计统一的品牌标识,开发微信公     众号,以品牌为引领、以项目为支撑的创业服务新模式日渐形成。

多年以来,上海在推进创业服务 工作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国家战略不断推进,随着上海建设“四个中心”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步伐的加快,随着千千万万 劳动者创业热情的不断迸发、创业人群 的不断涌现,上海在改进创业服务方面还存在着很多不足和挑战。“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上海将紧密围绕国家的部署和要求,不断完善政策,创新服务,让更多的创业者通过创业实现就业,让更多的创业者通过创业 改变生活,让更多的创业者通过创业成就人生梦想!


来源:《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杂志